-
“大武汉”和“大上海”这两个称呼,实际上都是对这些城市的一种俗称或昵称,它们背后有着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。
对于“大武汉”: 1. "历史原因":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,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,自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,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。在近现代史上,武汉更是多次成为革命的中心,如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,因此有“大武汉”的美誉。 2. "人口规模":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,人口众多,经济发达,因此被称为“大武汉”。
对于“大上海”: 1. "历史原因":上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远东地区的经济、金融、贸易和航运中心,被称为“东方巴黎”。在民国时期,上海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,拥有大量的人口和繁华的商业区,因此被称为“大上海”。 2. "文化影响":上海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,如海派文化、电影、音乐等,因此也被称为“大上海”。
这两个称呼都是对城市规模、地位和历史文化的概括,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。


举报 -
同质化问题我一下武汉的大吧!
“十里洋场大上海,大江大湖大武汉”,从词面上很简单的介绍了上海和武汉;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大上海更繁荣,但大江大湖大武汉可是天造地设的!下面我就简单列明一些大数据来看看武汉如何能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于一身,成就当今的“大武汉”!
截止2018年,武汉市辖区面积为“8500”平方公里左右,相当于1.3个上海,4个深圳或者东京,5个厦门或者伦敦,8个香港,11个纽约,12个新加坡,14.5个首尔,80个巴黎;如果按城市建成区计算以上数据将放大。
世界第三,中国第一大河流—长江穿城而过,与其第一大支流—汉水在城中相遇,两江将武汉分割成三镇—武昌、汉口、汉阳。武汉至重庆、西安、广州、上海都不足1000公里,距离首都北京也不足1200公里,两江相遇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的降低了武汉的交通成本,由于淡水资源丰富,工业成本也极低。
武汉市拥有的大学生人口数量居全球第一,数量多达118万。做好这100多万人的工作,武汉想不强大都难。
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来到武汉的次数超过了38次,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, 42次畅游长江,其中17次是在武汉。毛主席在东湖居住期间,共接见了64个国家的94批客人。虽然这些数据不能称最大,但也可看出毛爷爷对大武汉还是情有独钟的。
湖北被誉为千湖之省,武汉则是当之无愧的百湖之市,同时拥有全国第一大城中湖—汤逊湖和第二大城中湖—东湖,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,还在持续扩大中;拥有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,更有101.98公里的东湖绿道,被誉为“世界东湖”、“世界级绿道”。
(东湖绿道全景导览图来自于中国东湖绿道官方主页)
武汉除了有大江大湖,更有跨越大江大湖的万里长江第一桥—武汉长江大桥,万里长江第一隧—武汉长江隧道,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也建成通车了。长江天堑三度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三种方式首次跨越,这难道不是武汉精神的体现和大武汉的创举吗?
有两位留言说武汉有3座火车站,感谢他们的提醒,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,我将持续发文更新大武汉的各项“大”数据,希望武汉的未来愈来愈大,愈来愈强。
也恳请大家多跟帖给我素材完善武汉的“大”数据!谢谢!!!




举报 -
举报


